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分手

有个朋友告诉我
他和他的男朋友彼此很相爱
但在一起的日子里
不很长
他的男朋友却说了七次“分手”
如果真的很深爱
怎么舍得说出口
难道我的朋友那么不值得
就让她所谓的最爱她的
这么轻易说
分手?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我读金刚经

男友昨天送来《金刚经》
一本我期待诵读、了悟已久的佛经
从昨夜到此时
手不释卷
不可能全然理解渗透
却明白了佛陀所说
就是不要执著于一切
如佛偈所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及
若以色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还有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当然,所谓凡夫
即执著于有形有相
有了执著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而产生颠倒妄想,生生世世与烦恼之中,无法解脱
因此《心经》说要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就是这个意思吧
只有远离颠倒梦想,不执著于一切
做到不实不虚
才能见到如来
所谓如来
即“如一切本来究竟清净”
于佛陀而言
如有“我度化了谁”、“谁被我度化”的想法
则起了执著之心
佛陀绝不可能有此想法
好比助印金刚经的人
若有“我助印了多少本”经文的想法
我助印的功德有多大的想法
则佛陀说其功德是有限之多
而不是无限之多
所谓“无则无极,有则有尽”
于是我明白了
我们要去做好事做善事
但也必须做到施恩莫忘报
也不可以有我帮助了谁
帮助了多少
谁被我帮助过的想法
如若我原谅了某人
也不应该有谁曾对我不住
而我曾经原谅了谁的想法
如若有此想法
其实就是执著于过去
执著于美德
就好比我现在写着这篇经文的感触
宣传此经
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
知道他的好处分享他的好处
不能有为了得到功德而去做
或者执著于我写了这篇文章宣传金刚经
得到多少功德的想法
否则的话
我其实还是连最基本的《金刚经》真谛也不知晓
读此经的过程我亦不时地想到老子
老子何人也?与佛陀有什么关系呢?
佛陀说他有三十二相
但只是为度化众生寻求的一个方便法门
我们是不能以三十二相来衡量其是不是佛陀的
但仍然是凡夫俗子的我不免还是这样想了
因为佛陀所说的与老子所说的有其相同之处
老子开篇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
又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意思是真常的“道”是不可言说
无法用概念来清晰表达的
但是为了方便起见
勉强地用“道”来形容
老子又说有无相生
世人皆看到有的作用
却看不到无的作用
还教导人们应该要守静、无为
无为却不是不为
只是不要刻意地去有所作为
则与佛陀所说的不去执著所为乃相通的
而且老子也一样
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
佛陀在《金刚经》里亦提及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因为过去的就过去了
现在又是不停的
也是抓不住的心思
未来的也是不可预知的
因为人的心和思想是会依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想我并不执著于
到底佛陀和老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间又有多少相同相通甚至相异之说
因为我并不是想做什么研究
只是快乐地分享所读
记录下来